企业数据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
这两年,我到全国各地为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服务。
在和企业领导们交流时,我们一般会聊智能制造、聊数字化转型,聊信息化、数字化和智能化到底该如何规划,如何为企业的效率提升、成本的降低带来帮助。
在和企业中层交流时,中层领导们由于直面业务,我们在聊业务发展和展望的同时,更多的是交流问题,交流那些在利用信息化、数字化的同时碰到的具体的问题及困难,很多都是非常明确的痛点和难点。
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数据问题,更明确地说,就是我们建设了那么多的信息化系统,系统里沉淀了那么多数据,但是往往是数据用不起。
这类问题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,居然变成了普遍现象。
绝大部分企业都碰到了数据找不到、看不见、管不好,用不了的问题。
现在,我们企业内部已经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数据应用需求,但能用好数据的企业并不是太多,这是为什么呢,是因为我们没有数据或者数据太少了吗?
我感觉用不好数据的原因不是数据量的问题,而是数据管理的问题。
绝大多数企业的数据管理没有形成方法论,没有相应的体系进行支撑,大家碰到的问题也都差不多:
1、黑暗数据
也就是存了那么多数据,有什么用,不知道,怎么用,不知道,应该谁来管这事?嗯,应该要管起来,不过,反正不是我。
2、数据安全风险
管得住、用得好的数据才是企业的资产,否则就是拖累。
我们服务过的某全球500强企业,为销售人员提供了在线销售管理管理平台,结果有销售人员在外面把相关的客户信息展示出来,直接让竞争对手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上拍照。
3、数据质量差
这一点,相信各大公司深有体会,大家在工作中拿到的数据经常乱七八糟、差错百出。
比如,同一家客户,有多个名称出现在系统里,每个名称里都挂了一些单据;
又比如,物料方面,一码多料(计量单位问题)和一物多码的情况频频出现,这些都会造成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下降。
4、数据孤岛
这是个老大难问题,好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,随着各种技术方案的出现,这已经变成了一个纯技术问题,相对容易解决。
5、数据标准差异
企业最好要为内容的整个数据体系建立清晰的标准体系。
什么是数据标准?
比如身份证号码是18位,最后一位允许X,这就是身份证号码的数据标准;
比如中国的手机号码是11位的,汽车牌照,第一位是省的简称,第二位是地区的代码,用英文表示,这些都是数据标准;
又比如供应商目录里有中建公司,那么系统里叫什么,是中建公司、还是中建集团,还是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,通过数据标准,我们要规定,企业名称是营业执照上的全称,不能随着性子自己想一个。
所以,形形色色的数据问题,必然导致了数据看不见、找不到、管不好和用不了,最终,咱们企业可能拥有了很多数据,这些数据占用的很多资源,但是它们并不能为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。
怎么办,我们需要新的武器来解决问题,这个武器就是数据治理。